English

走近黄河

2000-09-13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古清生 我有话说

我是5月28日离开北京去黄河口的,因为被分配考察商旅文化,我想从下游往上走合适。一直走到郑州,几十斤的资料再也背不动了,就折回北京休息,并在这期间设法访问相关学者。一个月走了黄河的三分之一,即下游河段,只能说是走马黄河了。但是,仅仅是如此地走,便对我心灵发生巨大的冲击!

我是一个职业作家,靠写作为生的,也长期认为,自己是站在民间立场,了解民众和广大社会,事实上相差几万里。走近黄河,就走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,走进了广大的民众的生存空间。到现在为止,我感觉到临走时的所有预想,所有的关于黄河的思考,都是苍白的,不着边际的。黄河过去在我的心里仅仅是一个符号,毫无质感。一走近黄河,就感觉到自己的一切想法都被冲击得稀哩哗啦,个人的一贯的认知系统也彻底倾覆。到现在我都无法恢复这个系统,它可能改变我对黄河包括历史和世界的认识,再造我的世界观。

从文学上来说,确乎感受到过去有一种无病呻吟,一种深刻的软弱和布尔乔亚情结。黄河人民生存比想象中的严酷得多,人均7分地,收五六百斤麦子,平均约4角2分钱一斤,付出的水、肥、农药成本就达200元,且这麦子仅够一年的口粮。玉米可以出售包括做饲料。一家七口人月开销仅50元。我去时黄河已经断流,在干枯的河滩上,风沙迎面扑来,让人睁不开眼睛。苍凉的黄河,让人想着流泪。我想,我们的文学几乎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。

我们总是抱着浪漫主义心情出发,但沉重推入心灵的,是顽强的生命与漫漫历史,在黄河口,我看见农民像造金字塔那样在黄河冲积的平原上造水库,这水库存储的水,供他们生活与生产。四面筑起库基,内面嵌石,只没有金字塔顶。黄河口是盐碱地带,必需有水才能压往盐碱。凭此执著的精神,黄河三角洲启动了绿色生态经济开发,一边改善生态环境,一边开发绿色农副产品。他们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市场。

我也看到了黄河的亮点,那就是有一些区域,比如广饶的大王镇,这个镇的年产值达到54亿元,已经建成了一个花园式的乡镇,是1925年建立党支部的地方。在寿光,我采访了他们的王副市长,寿光县已经成为中国的蔬菜之乡,已经开辟北京、哈尔滨两条绿色通道,有5000农民技术专家在外指导种菜,同时在开辟的是海南和通往国外的蓝色通道。在济南的北园镇,这是毛泽东题写“人民公社好”的地方,农民从事三产业,利税达亿元。在阳谷县的刘庙村,他们的凤祥集团肉鸡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1/12。农民全部住宅公寓化。他们认为,不怕加入WTO,而是要迎接它。

苦难与辉煌在黄河下游的两岸交织。黄河经济呈散点式结构发展。由于逼近去看黄河,发现了许多从没有思考过如果不去考察永远也不会思考的事物。比如黄河文明是什么?黄河文化是什么?黄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各个王朝的权力轴心线,自炎黄至北宋,权力在这个轴心线上移动,集纳天下财富,汇集天下人才,使黄河流域成为工商业发达、文化与教育集中的地带,黄河便也成为权力带,信息带,经济带,文化带,工业带和科技带。它可以说是世界工商业的摇篮,从工商史的角度来看,黄河产生了最早的工商业文明。

而黄河文化却呈多元结构积淀至今。黄河下游段落,有齐文化、鲁文化和中原文化影响区。鲁中以东,都是齐文化影响区,齐文化由姜子牙开倡,管子扩展,是一种重商主义的文化,2500年前就大力发展工商业,使齐国强盛,妓院就是管子开创。其倡导了百家争鸣。所以,史学界一直奇怪,为什么《金瓶梅》这样的书会诞生在山东孔孟之乡,因为是齐文化的影响。现在,齐文化影响区的胶东半岛,经济十分发达。鲁文化影响区经济相对滞后。中原文化即河南的经济较滞后,但河南西北三角区却呈现一个较发达地带,我怀疑它受到河洛文化及晋商的影响。仅我走过的黄河下游,就有三种文化影响区。所以,黄河文化是多元的,黄河文明是历史上各朝代创建的完善的封建国家与社会系统。黄河的鼎盛辉煌时期,是工、商、科、军、文全面发达时期,如冶铁业,造纸、印刷等等科学发明也源于黄河流域。它不能够仅以农业经济来概括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不赞同黄河文明是一种简单的农业文明。在历史上,黄河的经济发展是创建性的,是原生态的,是输出型的。

在考察中,我渐渐走入历史深处,感悟到的是进入历史的孤独,以及从辉煌的历史跌落的巨大落差。心灵很疼痛,充塞着一种复杂的无以言说的思绪。从黄河下游段来看,我个人的感觉是黄河经济发展需要两代人。很残酷,但现实如此。重要的是增加教育投入,以使农民能够逐步脱离土地,从黄河的土地上退出来。让黄河沿岸形成一定宽度的湿地,让它成为森林地带,成为养殖与旅游地带。这种设想在当前无法实现,但黄河如果恢复湿地,可以改变大半个华北地区的气候。

从黄河沿岸经济发展,也发现一些问题,比如,省内区域经济合作不足,各自发展,没有分工协调,省际合作更差。比如,如果开辟一条从郑州到黄河入海口的旅游路线,将是跨越三种主要文化,积淀从龙山仰韶文化物的黄金旅游线。没有省际合作,遍地黄金也是泥土。教育仍是黄河经济发展的瓶颈,每一个地方都喊出引进人才的口号,当我问他们,大家都引进人才,这人才在哪?黄河流域需要大量培养本土化人才。

而黄河的衰落是多重因素影响的,这个我得在考察完以后细细总结。总之,在这一个月的考察中,我的收获恐怕要超过读几年的书。关键的是,一些问题并不是从书本中就可以得来的。我曾试图找到介绍黄河经济的书,却没有。黄河经济开发,西部经济开发,有多种意见,我的意见是不论你上什么,先找到市场。没有市场的经济开发,结局与计划经济时代一样,堆积过剩产品。

走近黄河,打碎了我的认知体系,我将重新认识黄河,黄河维系着我们的希望,黄河存在着我们当代社会存在的一切问题。它包括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